1、十一五计划是中国制定并实施的第十一个五年计划,同理,十二五计划则是第十二个五年计划,均是对不同五年计划的简称。二者的区别在于面临的发展需求及问题不同,计划的具体内容和指向性不同。五年计划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紧密结合,在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体现出了鲜明的阶段性特征。
2、十一十二五是第十一个五年计划、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的简称。五年计划(The Five-Year Plan),后改称五年规划,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纲要,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,属长期计划。
3、工业燃气的节能减排,天然气是优选,如神麒增效天然气切割技术,能有效降低能耗。水泥行业在“十一五”期间积极推广新型干法工艺,节能减排效果显著,但仍需解决废弃物利用不足、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。随着节能投资机构如山东耀通节能的介入,这些挑战将得到逐步解决。
1、四川省在“十二五”期间实施了一系列节能减排综合性措施,以加强节能减排的管理。(一) 控制能源消费总量 制定总量控制目标,分解到各级政府,实施目标责任管理,并进行严格的考核和监督。通过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,限制能源消费增量和总量,并实施能源消费预测预警制度。
2、在四川省“十二五”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中,一项重要任务是强化节能环保标准的构建和完善。首先,严格执行国家强制性的能耗限额、产品能效和污染物排放标准,特别是对重点行业,如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和设计规范,提高行业准入标准,确保节能环保的严格要求得以实施。
3、四川省在“十二五”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中,确立了明确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。首先,工作指导思想基于邓小平理论、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,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,以科学发展为主题,着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,把握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机遇,推动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。
4、四川省致力于推进“十二五”节能减排工作,特别重视技术研发和推广的实施。首先,四川省政府积极争取国家在节能减排科技研发上的支持,并在省级科技计划和专项中增加投入,强化技术创新体系。
1、国家加快节能减排技术推广应用。重点推广的节能减排技术很多,包括能量梯级利用、低温余热发电、先进煤气化、高压变频调速、干熄焦、蓄热式加热炉、吸收式热泵供暖、冰蓄冷、高效换热器,以及干法和半干法烟气脱硫、膜生物反应器、选择性催化还原氮氧化物控制等。
2、五) 热电联产:支持工业发展热电联产,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率,降低排放。(六) 副产煤气回收:强化工业副产煤气的回收和利用,减少资源浪费。(七) 企业能源管控:推动信息化改造,提高企业能源管理效率和水平,目标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。
3、节能汽车。加快研发和示范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汽油直喷、涡轮增压等先进发动机节能技术,以及双离合式自动变速器(DCT)等多档化高效自动变速器等节能减排技术,新型车辆动力蓄电池和新型混合动力汽车机电耦合动力系统、车用动力系统和发电设备等技术装备;推广采用各类节能技术实现的节能汽车;大力推广节能型牵引车和挂车。
4、本题解析:石油石化、有色金属、建材等重点行业实施脱硫改造。
5、节能的重点领域主要指重点工业,交通运输,建筑、商用、民用及农用。而工业节能的重点是电力、钢铁、有色金属、石油石化、化学、建材、煤炭和机械等高耗能行业的节能。
1、我国“十二五”节能减排目标是: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成效显著。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8.18亿亩。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%,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.53。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.4%。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6%,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%。
2、国家“十二五规划”明确提出了节能减排的目标,即到2015年,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%;单位GDP能耗下降16%;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,从3%到14%;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8到10%的目标。
3、中国在推进节能减排方面,已设定清晰的十二五发展目标。首要任务是,到2015年,期待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(GDP)的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%,并且单位GDP的能耗下降幅度达到16%。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,计划从当前的3%提升至14%,增长1个百分点。
4、在十二五期间,我国建筑节能工作制定了明确的目标和路径。首要目标是到2015年底,通过多种措施累计节能达到16亿吨标准煤,其中绿色建筑、供热改革、公共建筑节能、可再生能源应用等四个领域各有所为。绿色建筑是重点,计划新建8亿平方米达到绿色建筑标准,其中20%以上的新建城镇建筑将实现绿色要求。
5、十一五期间,中国成功降低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11%。2011年,《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》出台,目标明确,将降低能源强度、减排污染物与合理控制能源消费相结合,形成经济结构调整的倒逼机制。工业、建筑、交通等领域的节能管理被强化,致力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。
6、坚持优化产业结构、推动技术进步、强化工程措施、加强管理引导相结合,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,显著减少污染物排放;进一步形成政府为主导、企业为主体、市场有效驱动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格局,确保实现“十二五”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,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、环境友好型社会。
在“十二五”期间,公路水路交通运输的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显著的进展,为行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节能减排目标做出了贡献。 优化的交通运输结构带来显著节能效果。
自“十一五”以来,我国在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,推动了资源节约型、环境友好的社会建设,为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需求空间。据统计,2010年,我国节能环保产业的总产值已达到2万亿元,从业人员多达2800万人。
交通运输业是全社会石油消费的主要行业,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、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领域。2008年交通运输业石油消费量约占全国石油终端消费总量的36%,其中公路运输、水路运输、城市客运在交通运输业中的比例分别约为44%、20%和15%。
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,全面贯彻落实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基本国策,深化资源节约型、环境友好型交通运输行业建设,提高能源利用效率,优化能源消费结构,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,根据《交通运输“十二五”发展规划》、《公路水路交通节能中长期规划纲要》等,编制本规划。
《规划》紧扣 “科学发展”这一主题,围绕“加快转变发展方式”这条主线,包含了综合运输、公路交通、水路交通、民用航空、邮政服务以及城市客运管理等方面内容,体现了交通运输业发展的时代要求,体现了“适度超前”的交通运输发展战略,是指导“十二五”时期交通运输发展的重要纲领性文件。
为实现“十二五”公路水路交通运输环保目标,关键任务包括以下几方面:法规与标准体系:建立完善的环保法规和标准体系,涉及综合管理、规划、建设与养护、客货运输等,涵盖管理体系、环保投资政策、科研、环境监测、统计、环评、规划、建设项目管理、污染治理与生态建设等。